“焦桐”花開 蘭考換新顏

開封手機報 04-21 07:25 責編:陶宋之 我要分享

新華社鄭州4月20日電 題:“焦桐”花開 蘭考換新顏

新華社記者雙瑞、翟濯

谷雨時節(jié)記者再訪蘭考,這座黃河邊的小城滿城飄香,被大片淡紫色的泡桐花所籠罩。

焦裕祿干部學院門口,焦桐粗壯挺拔,這棵已生長了58年的老樹不負期待,在這個春天再次綻放桐花。

↑4月20日,在河南省蘭考縣焦裕祿干部學院門口,人們在“焦桐”下參觀。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1990年7月15日,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有感于焦裕祿精神,寫下了《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詞。其中一句寫道,“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贝颂幍摹敖雇保墙乖5摳刹繉W院門前這棵樹。

這是1963年,焦裕祿親手種下的一株小樹苗。1962年焦裕祿來到蘭考時,蘭考正深受鹽堿、風沙、內(nèi)澇之苦,為了整治三害,焦裕祿親自帶頭查風口,探流沙,察洪水。當了解到泡桐可以擋風壓沙,焦裕祿又帶領全縣干群大規(guī)模種植泡桐。

焦裕祿去世后,當?shù)厝罕姙榱思o念他,親切地將他親手栽種的泡桐稱為“焦桐”。

2009年4月1日和2014年3月17日、5月9日,習近平同志三次來到蘭考視察調(diào)研。其中,他兩次專程來到蘭考縣焦裕祿紀念園,致敬忠魂。

在蘭考,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說,我們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祿精神的影響,是在焦裕祿事跡教育下成長的。我后來無論是上山下鄉(xiāng)、上大學、參軍入伍,還是做領導工作,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參觀者在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參觀(3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時至今日,曾在2014年為習近平總書記作講解的焦裕祿紀念館副館長董亞娜依然記得彼時的情景?!爱斂倳浛吹浇乖5撛眠^的藤椅時,他眼含熱淚。雖然已經(jīng)是第二次來了,但在館內(nèi)看到焦裕祿提出的‘干部十不準’時,他依然十分認真地逐字逐句閱讀?!倍瓉喣日f。

董亞娜已經(jīng)在焦裕祿紀念館從事了28年講解工作,總有人問她,日復一日講解著同樣的內(nèi)容,會不會感到厭倦?

董亞娜說,越講焦裕祿精神,就越能感受到焦裕祿精神的偉大?!敖乖5摃浭且槐居肋h讀不完的書,常讀常新?!?/span>

“焦書記領著咱,日子一天比一天強,啥時候也不能忘了?!边@是79歲的蘭考農(nóng)民魏善民的父親魏憲堂生前總念叨的一句話。

魏憲堂照顧了焦桐8年,自1971年起,魏善民又照顧了焦桐50年。每天清晨,魏善民都要帶著掃帚、簸箕,在焦桐樹下掃葉、澆水、施肥。

↑這是4月20日在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焦裕祿干部學院附近拍攝的泡桐花(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對于魏善民和其他守護著焦桐的老百姓來說,守著這棵樹,就是守著焦裕祿精神。雖然僅在蘭考工作了475天,焦裕祿卻在群眾心中鑄就了永恒的豐碑。

“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焦裕祿曾用生命喊出的豪言,如今在蘭考已變?yōu)楝F(xiàn)實。

曾經(jīng)的風沙、內(nèi)澇、鹽堿地再也沒了蹤影,昔日黃河邊上百萬畝的三害土地全部變成了豐收的良田。目前,蘭考縣已成為全國糧食主要生產(chǎn)基地,全國小麥、棉花、油料生產(chǎn)百強縣。兩岸的黃河濕地每年都會有大雁、白鷺、天鵝等200多種野生動物和鳥類在這里棲息繁衍。

↑這是4月20日在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焦裕祿干部學院附近拍攝的泡桐花(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聆聽焦裕祿的故事,學習焦裕祿精神。截至今年四月,焦裕祿紀念館已經(jīng)接待90多萬名游客。焦桐樹下,不少人緬懷靜思,共同紀念那個永恒不朽的英魂。

↑4月20日,在河南省蘭考縣焦裕祿干部學院門口,人們在“焦桐”下參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以前,風沙內(nèi)澇鹽堿是蘭考的標識符;如今,拼搏、開放、生態(tài)、幸福成了蘭考追趕跨越的新標簽。我們將賡續(xù)精神血脈,汲取奮進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繼續(xù)走在前、做示范。”蘭考縣委書記李明俊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