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袁先生的腳步繼續(xù)向前!河南農大師生深切緬懷袁隆平院士

河南日報客戶端 05-22 17:22 責編:魏雅琛 我要分享

001.jpg

  編者按: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作為我國農業(yè)科學領域的泰斗,袁隆平院士不僅科研成果豐碩,也十分關心河南這個農業(yè)大省的農業(yè)科學和教育工作。在科研學術交流中,河南農業(yè)大學曾與袁隆平院士結下不解之緣。

  在沉痛送別袁隆平先生的時刻,我們一起走進河南農業(yè)大學,聽那些曾經和袁先生共同奮斗的師生如何深情回憶,看矢志獻身農業(yè)事業(yè)的學子如何深切緬懷。

  袁隆平在河南農業(yè)大學的合作者:

  河南農業(yè)大學教授、“2011計劃”河南糧食作物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 郭天財:

  驚聞袁隆平先生今天中午逝世,此刻正在農村麥田的我難掩悲痛之情。我是1996年與袁先生初次認識,當時他擔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我擔任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當時國內五大糧食作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負責同志會在一起交流研討,我曾兩次專程到雜交水稻中心學習考察。后來我們前前后后有過十余次交集,特別是2014年3月26日,我們農大專門聘請袁先生擔任“國家2011計劃”河南糧食作物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學家,同年11月17日陪同袁隆平來校為農大學子作報告,2015年8月28日又陪同他察看雙方合作的光山縣超級稻“百千萬”工程,每一次都歷歷在目。袁先生研究超級水稻,為中國人乃至世界的糧食供給做出了彪炳千古的貢獻,是我們中國農業(yè)科學家的榜樣。袁先生的去世我們倍感心痛,同時我們這些還在工作的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們身上的擔子也更加沉重,但是我想所有的同仁都會化悲痛為力量,沿著袁先生的腳步,繼續(xù)向前,定會用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繼的奮斗,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里!

  河南農業(yè)大學教授、國家2011計劃河南糧食作物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副主任、河南省水稻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趙全志:

  驚聞袁隆平先生仙逝,無比震驚。一代水稻宗師巨星隕落,無比悲痛。

  袁隆平是我國雜交水稻的開創(chuàng)者,為世界和我國雜交水稻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袁先生一直高度關注河南水稻事業(yè)發(fā)展,曾先后多次親臨河南指導水稻生產。特別是2014年他受聘河南農業(yè)大學“國家2011計劃”河南糧食作物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學家,在袁先生的親自指導下,在河南信陽市光山縣開展“超級雜交稻百千萬工程”項目示范推廣應用,連續(xù)創(chuàng)造了河南水稻高產記錄;他在河南農業(yè)大學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yè);他親自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的河南省水稻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取得重要研究進展,連續(xù)獲得2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4年11月,袁隆平先生親臨河南農業(yè)大學演講,給河南農業(yè)大學師生帶來了一場“學術盛宴”,激勵著一代代河南農大人向著科學事業(yè)不斷邁進!我們一定牢記袁隆平先生遺志,繼續(xù)圍繞雜交水稻開展研究,不斷挖掘雜交水稻產量潛力,把雜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類。

  袁隆平先生千古!

  袁隆平來校作報告時的親臨者和學生記者:

  張沛,河南農業(yè)大學2013級林學院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學生,時任大學生記者團學生記者,現(xiàn)在系寶雞新聞網時政記者

  2014年11月17日,這是我人生中為數不多的一個重要日子,當年剛剛大二的我作為河南農業(yè)大學的大學生記者在這一天有幸采訪過袁隆平院士。仍然清晰的記得,那天袁老來學校作報告,千人大禮堂座無虛席,引發(fā)校園旋風。講座現(xiàn)場求指點,講座結束求合影,同學們蜂擁“追星”。

  飽食者當常憶袁公,那天在與袁老的交談中他寄語農大學子:“計算機里種不出水稻,要不怕吃苦,走進實踐中去?!泵銊顝V大學子沉下心來做學問,腳上有泥,心中有光。他平易近人,話語質樸,親切的仿佛就像家人,這一幕幕仿佛就清晰的發(fā)生在昨天。

  現(xiàn)在想來自己當初也是膽大,小小年紀和袁老一路暢聊,提問著自己的疑惑,表達著自己純粹而熱烈的崇拜。袁老耐心的解答,與我風趣幽默的交流,他說話不急不慢,還貼心的詢問是否能聽清楚他有些湖南口音的普通話,沒有一點點架子。這段經歷是我作為一名大學生或普通人與袁老有了做夢般的緣分,我甚至在想自己是有多幸運才會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這個只有在課本和電視上看到的大咖有了那么一點點交集,雖然只是短暫的交談,但真的此生無憾了。

  當得知袁老去世的消息很是震驚,多希望這只是場夢,是個假消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袁老以一己之力讓國人吃飽肚子,也為世界減少饑餓做出自己的貢獻。他曾經說自己做過這樣一個夢:水稻比高粱還高,籽粒比花生還大,他就那樣坐在稻穗下乘涼。而在他91年的人生歲月里,有四分之三的時間都在為這個夢想努力。這讓我們敬佩,更讓我們感動。

  國不可一日無糧,家不可一日無米。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讓人們倍加重視糧食安全問題。一日三餐,米香彌漫,中國人吃的每一晚飯里,都有袁老的恩惠,我想國人厲行節(jié)約、不浪費糧食是對袁老最好的緬懷。先生千古,國之功勛 ,國士無雙 。袁老一路走好,向您致以最大敬意。

  河南農大學生緬懷袁隆平院士

  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20-3楊志會:

  袁隆平先生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chuàng)者和帶頭人,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創(chuàng)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他曾說過自己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此他一生都在奮斗中。截至 2017 年,雜交水稻在我國已累計推廣超 90 億畝,共增產稻谷 6000 多億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國,傳授雜交水稻技術以幫助克服糧食短缺和饑餓問題,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卓越貢獻。對于袁隆平的功績,我們實在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因為他不僅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更改變了千千萬萬人民的生活。充滿了豐功偉績的一生,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國士無雙,青史留名,安息!

  外國語學院20英四 周智琴:

  從小就是聽著袁爺爺的故事長大,高中的時候看過袁爺爺的禾下乘涼夢的采訪,我將那一段采訪抄在了摘抄本上。上午看到消息,我十分悲痛惋惜,我印象中的袁爺爺永遠是一種精神健康的狀態(tài),官方辟謠的時候,我第一次對辟謠感到欣喜。而下午官方消息出來的時候,第一次看到文字就忍不住哭了,我還記得鄒韻記者采訪袁爺爺的話:“Why do you want to promote hybrid rice in Africa? ”

  袁爺爺回答“For the wealthfare of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is one of my lifelong wishes.”

  如今袁爺爺走了,先生千古留青,一路走好。我以后每頓飯都吃完最后一粒米,便是我對爺爺最好的緬懷。

  林學院旅游管理18-2 侯麗娜:

  您說您有兩個夢,一個夢叫做“禾下乘涼夢”。為了這個夢想您奮斗了一生,把稻種播撒在廣闊的土地上,讓億萬人民生活富足安康。

  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稻田里拓荒,在沙漠上播種,在圓夢路上您一步一個腳印……雖老驥伏櫪,仍志在千里,相信一代又一代的農學奮斗者,將會帶著您的愿望一同逐夢!

  您稱自己是人民農學家,為了農學事業(yè)奉獻了一生,把一生浸在稻田,功勛寫在大地上,國士無雙,袁老千古!

  經濟與管理學院農林經濟管理20-2班 石凱寧:

  痛悼!無雙國士—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13點07分, 在湖南長沙,“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與世長辭。

  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半個世紀以來,他在農業(yè)科研領域中不畏艱辛、執(zhí)著追求、大膽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雜交水稻的科學成果,創(chuàng)造了年增產可養(yǎng)活6000萬人口的曠世奇跡。袁隆平院士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chuàng)者和帶頭人,在雜交水稻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應用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出成就,實現(xiàn)了水稻生產的突破,為全球糧食生產作出了突出貢獻。

  他在耄耋之年,從未松懈,只為追求畢生所愿—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在烈日中,辛苦栽培夢想的果實,在暴風雨中,扶起搖曳的枯枝。在黑暗中,他摸索出了光明,讓中國百姓不再飽受饑餓之苦。如今,他走了,可他還站在那里。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袁老,一路走好!

  機電工程學院汽服19-1李聰民:

  袁老去世的消息突然傳來,我感到非常詫異,消息一定是假的,但當官方報道出來的時候,我知道袁老真的走了。袁老曾說:“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袁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田地,研發(fā)出來的超級水稻,真正的解決了整個世界的糧食問題,讓全世界的人民都有糧可吃,有糧可存。為了實現(xiàn)“禾下乘涼夢”,八十歲高齡時的袁老,仍然把身影留在了田地中。國士無雙,稻香永存人間,袁老一路走好!

  國際教育學院20級環(huán)境科學駱言: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袁老看盡了人間苦楚,百姓沒有糧食吃的時候,是您用雜交水稻,讓我們有了更多的糧食,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一定不會忘記您。

  理學院 18級信網一班 衛(wèi)冠宇:

  看到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新聞,心中五味雜陳,一時不知道該做些什么。但我深知作為農業(yè)院校的大學生,理應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做鄉(xiāng)村農業(yè)振興的弄潮兒。把袁隆平爺爺身上的那份重任擔起來,扛到我們的肩膀上,為農業(yè)發(fā)展貢獻出屬于我們的那份力量。袁老曾勉勵我們青年“你們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我相信你們必定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fā)了并將不會辜負時代的擔當?!弊鳛榇髮W生的我們,應當謹記袁爺爺對我們的勉勵之詞,落實在農業(yè)發(fā)展的實際行動中去,這樣才不枉袁老對我們的期許。

  致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國士無雙,袁老千古!

  生命科學學院19級生物科學三班李夢瑤:

  今天跟閨蜜出去玩,剛開始看到最開始的謠言的時候不敢相信,后來辟謠了,但是手一直在抖??吹絼e人說真的去世消息的時候在吃飯,我到處翻,微博,微信,各種消息來源,直到看到來自央視新聞的消息,我才真的死心。那一瞬間淚就下來了,不是矯情,是真的止不住的難受。跟閨蜜一邊吃一邊哭,其實難受到吃不下去了,但是我怎么能辜負袁隆平爺爺浪費糧食呢。但是手在抖,筷子夾不起任何東西??吹接腥苏f一直不太能理解長輩說的聽到毛爺爺去世時舉國同悲,但是現(xiàn)在理解了。國士無雙,他們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的淚。我試圖用平凡的語言表達內心的悲痛,但是不及萬分之一。

  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 城鄉(xiāng)規(guī)劃20級一班 王甜: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fā)展雜交水稻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yōu)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還堅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平,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遺傳育種專業(yè)畢業(yè)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工作。水稻是湖南主要農作物。1966年,袁隆平在《科學通報》上發(fā)表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通過培育水稻“三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來利用水稻雜種優(yōu)勢的設想與思路,由此拉開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昂滔鲁藳鰤簟焙汀半s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是袁隆平一生的夢想。前者是他真實的夢境,他曾夢見試驗田里的超級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么長,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涼。這一夢想隨著不斷高產的超級稻逐漸成為現(xiàn)實。后者是希望超級稻走出國門,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貢獻。近年來,袁隆平雖然年事已高,但一直堅守在科研一線。記者曾多次在長沙與袁隆平面對面采訪,老人每次都表示要向更高產的育種目標進軍,“不從事雜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沒有意義了?!辈灰速M糧食,這大概是對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緬懷。

  文法學院 20級行管一班 陳思源:

  從上午到下午崩潰了好幾次,還記得他和鐘南山院士的調侃談笑,兩位老人都是救中國于水火之中的偉大且值得敬佩的人,袁隆平老先生更是以農為主,他那樸實的形象更深入人心,也更讓我們感覺親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對于袁隆平老先生我們只能敬重他,銘記他!老先生一路走好。此外,袁隆平老先生突如其來的去世讓我更加覺得我們應珍惜身邊的人,珍惜他們陪伴在我們身邊的日子。

  文法學院 19級法學一班 蔡樂雪:

  時代的一顆巨星隕落,黯淡不了他的光輝歲月,為了讓所有人遠離饑餓,袁隆平畢生致力于雜交水稻事業(yè),您是最好的偶像,走好。

  機電工程學院 19級電信一班李珂:

  我生活在21世紀,是一個食物吃不完的時代,小時候第一次認識袁爺爺是在課本上,一直都知道老人家曾有個夢,高產稻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把那么長,籽粒有花生那么大,自己在禾下乘涼。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夢,袁隆平爺爺將一生獻給了老百姓的“飯碗”。如今,他帶著夢的“種子”去了遠方,卻將糧食的種子、創(chuàng)新與奮斗的“種子”留給了后來人。我輩定當竭盡全力,努力前行。禾下乘涼,我們接棒!

  外國語學院19商務英語 魏茂媛:

  從小就在課本上學習到有關袁老的事跡,是袁老用他的雜交水稻讓我們人人能夠吃飽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袁老說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作為農業(yè)院校的學生,我們更會擔起重任,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望!國土無雙,袁老千古!

  經濟與管理學院20級國際經濟與貿易3班任昊:

  袁隆平院士作為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chuàng)者和帶頭人、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人類水稻產量方面的研究。我國在雜交水稻方面取得的所有突破,都離不開他的智慧和努力。在他眼中“下地最快樂”,事事親為,日日堅持下地。黝黑的皮膚和消瘦的身骨,都體現(xiàn)了他經歷了無數風吹日曬。袁隆平院士始終將人民和國家的需要放在心上,在與時代共存中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脊梁”。

  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園林19-1班展思念:

  看到消息的時候,感覺自己失去了一位親人,可能有人會覺得夸張,但這就是我當時最直觀的感受,從前在書上看到他的貢獻只覺得他偉大,是位值得尊敬的人,到后來在網絡上看到他的相關采訪,才深刻體會到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斯人已去,心中猶念!


分享